欢迎访问河北亚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网站!
服务热线13832105155
0311-82011250
News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饲料加工工艺对饲料产品的重要性

饲料加工工艺对饲料产品的重要性

更新时间:2019-05-15

      饲料行业走到今天,我们已经看到的饲料在朝着使动物能够健康、快速的生长,最大限度的发挥动物的生产性能方向发展。尽管饲料配方设计对饲料产品起着决定性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了良好的饲料配方就一定能生产出优质的饲料产品。作为一名饲料配方师,在设计优质配方的同时,必须熟练运用配方与工艺的结合,才能更大限度的提高饲料的生产性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无数的实验数据在表明一个观点,饲料加工工艺对饲料产品的质量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所以,饲料加工工艺对于实现饲料的性能也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粉碎、熟化等重要工艺。本文就依粉碎、熟化及工艺设计两部分进行略述。

 

       一、粉碎

      粉碎是饲料加工中的必要工序,粉碎的质量不仅影响到后续工序的加工质量和最终成品质量,更会影响产品的感官质量及饲喂效果。粉碎对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成分几乎没有影响,粉碎对饲料产品质量影响最大的就是粉碎细度和均一性。粉碎细度越高,饲料的表面积越大,消化道内消化酶与饲料的接触面越大,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越高,动物的消化道疾病概率也会得到降低,因此饲料对动物的生产促进作用也就越大。而对于后续工序来讲,粉碎的均一性越高,混合均匀度越高。

       依植物性原料来讲,如玉米、小麦、大米等,消化液的浸润程度与原料的粉碎细度有直接关系。原料经粉碎后,内部的营养物质与消化液有了更大的接触面积,便于畜禽动物的消化液更好地浸润,提高了对饲料的消化率。实证数据显示,相同配方分别用2.0mm、1.0mm粉碎筛孔加工的饲料饲喂10-30kg阶段仔猪,使用1.0mm粉碎细度饲料产品的仔猪在日增重、料肉比、采食量和粗蛋白质的消化率上表现出的效果均优于使用2.0mm粉碎细度的饲料产品。可以证明,原料经过粉碎后,改善了适口性,可以大幅提高饲料利用率。当然,并非物料粉碎得越细越好,除了加工成本外,过细的饲料对动物的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实证数据显示,相同配方采用微粉碎40目、60目、80目粉碎细度加工饲料饲喂10-30kg阶段仔猪,仔猪在日增重、料肉比、采食量和粗蛋白质的消化率上表现出的效果为60目>40目>80目。仔猪解剖后,胃肠道健康分析结果显示为60目优于40目及80目。所以,在饲料粉碎过程中并不是粉碎得越细越好,除了加工成本的加大之外,过细的饲料对动物的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粉碎之后的工序中,粉碎对制粒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原料粉碎的越细,在熟化工艺中蒸汽越能穿透颗粒直至其核心,使粉料充分调质,淀粉的糊化度提高,且水分含量更均匀。实验数据显示,原料经过不同粒度粉碎,其淀粉的糊化作用有一定的改善,随粉碎细度的加大,其淀粉的糊化率增加,1.0mm粉碎细度比2.0mm粉碎细度在制粒后淀粉糊化率可提高30%左右。实证数据表明,相同配方采用0.6mm、0.8mm、1.0mm、1.5mm粉碎,采用普遍2.0mm环模制粒后饲喂10-30kg阶段仔猪,仔猪在采食量、日增重方面采用1.0mm 粉碎细度加工饲料产品表现出的效果最优。

       综合众多资料及实验数据,在乳仔猪阶段,如果饲料形态为粉状饲料,建议粉碎粒度以60目为宜;如果饲料形态为颗粒状饲料,建议粉碎粒度以1.0mm为宜,不要超过1.5mm。

 

 二、熟化

       饲料的熟化通常有制粒、膨化、膨胀、挤压熟化等加工工艺。饲料在熟化过程中,尤其是植物性原料,通过蒸汽处理与机械作用,细胞壁呗破坏,细胞中的有效养分得以释放出来,被动物吸收。导致淀粉的糊化(其中膨化对淀粉的糊化作用强度高达96%以上);部分纤维会发生裂解,还可使部分纤维糖化,提高消化率。可以打断蛋白链,降低抗原蛋白的含量,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

       不同的原料由于营养结构的不同,因此不同的熟化参数对营养结构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玉米分别采用膨化、膨胀熟化后进行化验分析,玉米中的有些活性成分(如维生素C、维生素B族类等)在膨化处理对玉米中的有些活性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维生素B族类等)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膨胀处理效果对玉米中的活性营养成分破坏较低,但对饲料中有毒因子或生长抑制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的破坏作用两者基本相似。但在加工过程中,淀粉的过度熟化会对动物肠道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饲料性能降低。

       豆粕作为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主要来源之一,要提高大豆蛋白源在饲料中的使用量,必须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使大豆抗营养因子失活、钝化。豆粕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大豆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一直是熟化过程中关注的焦点。熟化过程在必须对温度进行严格控制:加热不足不能有效灭活抗营养因子,而加热过度,有可能因发生美拉德反应而降低养分的可利用率,使得豆粕的营养特性发生很大的变化。实验数据表明,膨胀处理豆粕并不影响饲料中的蛋白质总量。通过氨基酸分析可知氨基酸含量在豆粕膨胀处理中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但是在膨化加工过程中高温结合高含水率以及延长滞留时间最有可能产生美拉德反应。因此豆粕处理亦选择膨胀工艺。

       实证数据显示,全膨胀处理后的饲料在水中的可溶性能达到60%,好于普通的粉状料或颗粒状饲料。并且全膨胀处理的饲料经制粒后与液体混合时,可以很快的溶解。这样可以实现在消化过程中能以最快速度进入消化状态。

 

三、总结   

       饲料的加工工艺要根据动物种类、生长阶段、原料品种、加工能耗来进行综合评定。目前饲料原料的加工工艺研究主要集中在玉米、豆粕等能量饲料上,今后应加强对各种植物性原料的加工工艺研究,使得能生产出适合各种动物生理特点和生态环境的饲料;此外,还应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饲料营养价值、生产性能、生产效果、节约电耗、环保等因素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的工艺组合。此外,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并不止有粉碎、混合、熟化如此简单,并且各工艺流程并不是单一存在,而是互相结合与利用。但为了更大限度的提升饲料的性能,发挥动物的生产性能,必须有更加有效的新工艺出现。这就需要我们饲料人不断的研发进取,开发出更加安全高效的加工工艺。